党建引领一记湖南新化县枫林街道大水坪村“生态宜居环境、村民致富、美丽乡村大变样”
2022-10-31 16:33:31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伏志勇 | 作者: 尹秀春 胡仲科 王曙光 | 点击量:9454         

湖南法治报讯  尹秀春  胡仲科  王曙光

金秋10月27日,我们从新化县枫林街道大水坪村路过,看到一位小朋友在地上捡烟头丢在垃圾桶,村路上环境优雅整洁,向老百姓打听,我们这里民素质的提升,是在省统战部帮扶工作、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胡非的正确党建引领。

在胡非的带领下,我们村才有了今天美好的生活、生存环境、至今我们村各方面己经得到了很大大改变。

我们这里学校的全体师树立了“生活环境好与差,爱护卫生整洁靠大家”的人生价值观,现在我们的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红领巾环境监督员”的队伍

蔡大爷手指一位讲普通话的年轻小伙子说,这位就是省统战部工作胡非长,他就是我们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他是带领我们大家发展致富默默无闻的领路人。平常胡非长低调谦虚的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党的政策好、是后盾单位中国共产党组织支持大,与我并肩做战村两委和工作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新化县枫林街道大水坪村是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由省委统战部驻村帮扶面积3.94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民小组,共有852户2747人(含党员40人、预备党员2人),其中有脱贫户95户308人,监测户9户19人易地搬迁户有58户208人。村主导产业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种植葡萄、柑橘、红心柚等面积有2000余亩,双季稻面积有900亩,大、中型猪场有3个。

工作队进驻后,通过实地调研、征求意见、集体研究等方式,结合大水坪村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严格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统揽一手抓产业乡村振兴、一手抓环境综合整治”发展思路

        在产业发展上,树立“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不兴、百姓不富”的理念,把握“想方设法增强村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产业发展目标,围绕巩固基础产业、引进加工产业、联合发展产业的路子,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基本实现一、二产业融合。一是巩固基础产业。注重在保护现有传统农业上做文章。积极引导种粮大户流转土地,形成规模种植,保证了900亩双季稻任务完成,助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按照湖南农大、隆平高科专家提出的果树品种改良和基础配套设施具体意见,协调资金100万元改造现有2000余亩果园,新建大棚5568平方米,实施“避雨栽培”项目,改良葡萄、柑桔品种,使产能和品质有了较大提升。积极争取稻田养鱼、水果种植项目资金95万元,让村民104户324人入股,每人每年可分红70.37元。二是引进加工产业。坚持“工业带动农业、工业反哺农业”,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工作队先后引进湖南闯天下农业科技、菜蔬记农业发展、永飞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在村新建年加工10000吨的农产品加工厂引入“一亩田稻菇循环生态种植”项目,引导建立糍粑有机肥车间,打造农业产业发展链,提供就业岗位350余个,解决村民就地就近就业问题,实现了“家门口”务工带动了村民增收。完成了20000头生猪生态养殖基地建设,由湖南新五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每年可出栏生猪40000头。村以集体土地和产业发展资金入股目前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28.63万元。利用统战系统优势,组织省新阶联经济科技委员会、达漫电商、浏阳河集团和惠农网的消费帮扶产品对接会,扩大了产品销路渠道。三是联合发展产业。在加快自身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协商其他驻村工作队,探索“一体建设、联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路子。与孟公镇簪溪村(省财信金控集团驻村)建立“黄精育苗与种植基地”;与游家镇振兴村(县经科商局驻村)建立“茶油种植与供应”基地与水车镇锡溪村(省科技职院驻村)、枫林街道接龙村(市农业农村局驻村)、石冲口镇石笋铺村建立“蔬菜种植与供应”基地,为农产品加工提供原材料。通过联合发展,抱团振兴推动产业发展。


在人居环境整治上,除制定科学的村庄规划外,结合“三边”整治、“空心房”治理、农村改厕,以“加”模式推动人居环境治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营造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守望相助四种文明乡风,让“农村更像农村”一是“党建+宣传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通过班子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三级联动模式,采取驻村领导部署、工作队协调、干部分片、党员包户的方式,实现人员、区域、任务“三落实”全村上下齐行动注重发挥党员的“领头雁”作用,教育和发动党员率先清除自家庭院垃圾,带头圈养鸡鸭,积极配合“空心房”拆除和农村改厕,为群众当表率作榜样成立各类志愿者队伍和“红领巾监督员”,既当参与者、又当监督员,督促和帮助群众慢慢养成卫生习惯。按照“保留乡村特色、注重整体布局、杜绝大拆大建”的思路,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通过公众号、微信群、“村村响”、入户走访,全方位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打造的重大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是“共商+试点”。按照“群谈群商、群策群力”的思路,先后召开党员组长会、院落会、乡贤座谈会25场(次),集中群众智慧,发扬集体精神,共谋如何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借鉴治理经验,建立健全卫生责任区域划分卫生环境评比居民生活垃圾合理收费周五大扫除义务工积分制度,健全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面落实建、管、护、评要素形成“村委负责建设评比、村组负责管理维护、村民负责门前三包”的局面,保障了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是“积分+激励”。在实现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将人居环境整治划片区分解到具体屋场,从每个屋场中选出一名具有影响力的人,牵头成立3至5人的治理小组修订《组规民约》,负责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成立“爱乡基金”,发动村民、乡贤在外人士踊跃捐款,短短三天时间筹集基金捐款6.8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初始动力。对屋场治理小组成员进行积分制管理,根据各屋场建设与管理成效予以计分,年底按照积分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分红兑现。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的方式,激发参与热情,常态化开展“最美党员”“整洁院落”“文明家庭”及“好乡贤”“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让群众比着看、照着学,形成行动自觉,逐步改变了影响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是“处置+利用”。坚持将“空心房”拆除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先手棋”,按照“拆”有力度、“复”有特色的要求和“先易后难、因户施策、积极稳妥、处置得当”原则,坚持全面摸清底数,做到拆除动作迅速,拆除程序合法,边拆旧边复垦边绿化,确保拆得放心、拆得安全、拆得到位。重点宣传愿意配合拆除的,让周边群众受教育、见实效;积极动员“五老”协会及其亲戚朋友对思想仍有顾虑的进行沟通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村两委、工作队反复耐心做拒不拆除的工作;共同努力确保拆除顺利。并且,不是简单不一拆了之,而是盘活整治土地,因地制宜、分类做好利用文章。45栋“空心房”拆除到位后共复垦土地8亩,屋主愿意自行耕种可自行耕种,没有时间耕种的交由周边农户耕种,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土地“不抛荒”。还按照“一宅变三园”方式,对复垦后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将土地划分成多个“小格子”,建成各具特色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既便于耕种,又促进美观,更发展庭院经济,极大提升了群众对拆除“空心房”,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认识。

据悉,省统战部帮扶工作队是在2021年5月到大水坪村的,乡村振兴,全村脱贫,打造美丽乡村,工作队长胡非处长是最美大水坪村助推器。

一审:李林俊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责编:伏志勇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